2016年是网剧蓬勃兴旺的一年,甚至超过了今年上半年。去年出了不少力作,而刑侦推理剧里有多部都是由原著小说改编的,其中《法医秦明》的网络评分目前最高,战胜了网剧“三罪”:《十宗罪》、《心理罪2》和《灭罪师》。

  《法医秦明》根据安徽省公安厅主检法医秦明在业余时间撰写的系列小说改编。总共五本:开篇《尸语者》只是叙述一个个短故事;《无声的证词》开始用一条主线埋伏起大案件;《第十一根手指》故事明显提升了悬疑性,对叙事手法做了改进,更加曲折和环环相扣;《清道夫》加入了女性角色陈诗羽,人物的感情戏开始增加;最后一部《幸存者》更加娴熟,以男二号大宝的血色婚礼为起点,主线架构带动故事推进,比前几部强不少。秦明自称阅尸无数的“尸语者”,其法医专业背景在书中展现无遗。每本书都从法医学角度细致讲述案子的尸检过程、对案件侦破起到了关键作用。这是最吸引读者的地方,仿佛在翻阅一本真实的法医手记。整体看来,秦明的写作水平也不断进步,从业余码字人过渡到了专业作家。学会了给小说增加了艺术气氛,叙事和情节构架有了充足进步,角色之间的互动开始和情节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。不过,情节曲折了、文笔成熟了,随之也带来了故事的虚拟感,之前犹如纪实文学般的震撼逐渐消失,反而让人怀念第一本里那种生猛的真实感。

  不管怎么说,小说在满足读者好奇心的同时,也在普及一些法医学知识,诸如尸斑是怎么形成的、钝挫伤的刀口与普通伤口有什么不同等。而且作为广大低调的法医的代言人,秦明也很懂得替专业发声,在小说中、微博等平台呼吁社会对法医的理解、民众对法医的支持。这些都产生了良性作用,也赢得了大量的法医粉丝。根据《第十一根手指》改编的网剧,因此受益匪浅。

  为了吸引观众眼球,网剧也做了大量改编。最不受原著粉接受的,就是秦明的憨厚助手大宝由男变女,还和秦明谈起了恋爱!这是在闹哪样?这明显就是编剧要增加感情戏——可是原著里秦明明明有个女友铃铛啊,两人正是在《第十一根手指》里结婚计划生孩子呢……原来,女大宝可不只是为秦明准备的,不是还有男二号刑警队长林涛吗?这一性别改变,顿时就为三角恋打下了基础。

  这样有些“狗血”的走向已经隐隐透露出网剧扑街的兆头。张若昀饰演的秦明俊秀而非儒雅、高冷而非老辣,原作中萌胖子的形象秒变性冷淡男神。无论面对多恶劣不堪的罪案现场,他始终保持着三件套高定西装、锃亮的油头和精致的妆容。对此,导演徐昂解释说秦明是尊严让位舒适:“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,即使他面对的是死者。”这逻辑也是感人。再加上为林涛挑选了一位小鲜肉演员,整个破案剧画风突变,妥妥地成了偶像剧。总之看原著的亲生粉乍见网剧都是一脸懵圈,说好的高智商烧脑剧情,怎么成了三人情感滋生的垫脚石?这种人设的大洗牌对原著是比较伤筋动骨的,铃铛的整条线消失、多出来的三角恋要从零开始,要想不对剧情动大手术是不可能的。当然编剧也尽量圆了,但各种生硬桥段还是不少。累积到13集秦明父亲的案子开始,就崩得没法看了。

  这恰恰是现在行业剧的通病,一提收视率就只知道拼颜值。近来描写翻译人群的《亲爱的翻译官》、医疗行业的《外科风云》、律政领域的《离婚律师》、《继承人》,都沦为了行业偶像剧。引发观众热议的都不是对翻译官、医护和律师这些行业的思考,而是对主角爱情故事的八卦。所有行业的幌子,都是为了演绎角色从暧昧、交往,到分手、复合。明年还有瞄准特效化妆界的《特化师》、商务谈判领域的《谈判官》,看架势还会将行业偶像剧进行到底,想想都心塞。

  这都进化到什么时代了,为什么我们的行业剧还困囿在偶像剧里不能自拔?真正好的行业剧就不需要爱情戏——比如美剧《豪斯医生》就是零爱情戏,看豪斯医生干净利落地处理疑难杂症,简直是种享受,一样赢得好评如潮。而同类题材《实习医生格蕾》一开始还能守住医疗剧的底线,后来编剧黔驴技穷写不下去了,就几乎让每个角色和每个角色上床,全院医生护士恋爱谈得飞起,连初代粉丝都大呼受不了,口碑一落千丈。

  同为法医题材,美剧真是有不少值得学习的经典:《CSI犯罪现场调查》、《嗜血法医》、《识骨寻踪》等。《法医秦明》一剧就明显借鉴了《CSI》的某些处理。而改编自小说《暗夜噩梦戴克斯特》的《嗜血法医》更厉害,主角法医白天解剖尸体协助断案,夜里就去追捕罪犯并处以私刑,成为一个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正义使者。剧中也大谈感情戏,但法医的每段感情进展都伴随着其刽子手身份可能被揭穿的恐惧。于是观众既厌恶法医的残忍独断又同情他的童年创伤,既希望他收手又担心他暴露,心情跟随剧情忽起忽落,非常过瘾。这需要编剧有相当专业的法医知识,又懂得影视创作规律,让人性在美与恶的两端摇摆,戏就立住了。

  实际上,不是哪个编剧都是法医或律师出身,美国每个行业剧在制作时都会聘请专家顾问——所谓的Fact-Checker——保证技术层面没有漏洞。和这样严谨的创作相比,国内只靠某些小花小鲜肉的浮夸演技、五毛特效撑起的行业剧,简直惨不忍睹。

  本来每个行业都是个大宝藏,我们的行业剧却白瞎了这些题材。没错,影视剧注定要追求戏剧冲突和情感呈现,而珠玉在前,已经证明了专业知识和它们绝不冲突。相反,越是职业特有的运行规律,越是能制造出独一无二的戏剧冲突、专业梗。

  我们应该感谢这类作者的存在,他们比职业作家做出了更多行业普及的贡献。想当年,多少人看着《圈子圈套》、《杜拉拉》了解职场,跟着《明朝那些事》、《新宋》脑补历史。而另一方面,行业类小说的写作对作者本人也是很好的出口。秦明在业余时间码出这么多字会不会影响工作?其实他自己都说过,写小说的这几年正是他出勘现场最多的几年。《心理罪》作者雷米已经身价百倍了,为什么还坚持在公安大学教基础课?正是和一线干警的频繁交往,为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