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,习的那句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,犹在耳畔。
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,期盼有更好的教育、更稳定的工作、更满意的收入、更可靠的社会保障、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、更舒适的居住条件、更优美的环境,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、工作得更好、生活得更好。
时值十九大即将拉开序幕,本报今起推出《喜迎十九大 再创新辉煌温州新热词》系列报道,以温州百姓口口相传的热词为关键词,以温州市民的幸福体验和获得感为切入点,展示五年来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。
10月1日,位于市区世纪公园的城市书房开业,这是温州市区第28家城市书房。遍地开花的城市书房,为市民打造了一个15分钟阅读圈,让书香飘进万家。
于温州人而言,只有四年历史的城市书房已经融入城市的血脉,成为温州城新的文化坐标。书房中有温州城变迁的印记,有阅读改变人生的温暖烛照,更有当代温州人幸福感提升的见证。
每个人心中,都有一座书房。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市书房,感受发生在城市书房的温暖故事,探寻改变城市的阅读力量。
市民尹先生,最近忙着考“岩石工程师”资格证。为了备考,他每天都是城市书房和家两点一线。“家里琐事太多,这里环境好又安静,学习效率特别高。上午8点来打卡,深夜零点回家。”学习进修的读者在城市书房占了一定比例,但大部分人只是想找一块清净地安静读书。
上周五中午,记者来到位于市区上陡门的城市书房。二十来张桌子都已坐满。午后,静谧的书房里只有翻书声,虽然窗外正在修路,但丝毫没有影响书房里浓厚的学习氛围。在这里,经常会看到有趣的画面:戴着金链子的胖大叔放下保温杯,看起了武侠小说;性感的都市女郎,桌上摆满英文书籍;耄耋老人拿着放大镜,逐行逐字查看文史资料;小情侣面对面温书厮守,偶尔抬头相视一笑;孩子写着作业,妈妈也在一旁当起了认真的学生。似乎来这里的每个人,都能找到自己舒服的存在感。
因为城市书房的普及,阅读逐渐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。市图书馆馆长胡海荣说,一个城市的精神和品位需要文化来积淀,需要有一大批爱读书的人来支撑。阅读更是一个长久的文化工程,需要更多的文化交流和文化普及。
城市书房已成为都市人文化交流的好去处。据介绍,到目前为止,以“凝聚社会力量,倡导公共阅读”为宗旨的温州读书会联盟,已在几家书房举行过8次读书会。
城市书房的存在,不只让温州市民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幸福感,也让来温州务工的人们体验到阅读的仪式感和庄重感。
贵州人小段,最近每天都从双屿步行到位于市图书馆的城市书房看书,这里有他喜欢的历史小说。小段的座位边上放着一个破旧的环保袋,里面装着几个馒头和一瓶水。“小时候没书看,工作的时候没时间,正好这段时间没找到工作,就来了。”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来这么远的城市书房,小段笑得很腼腆,“这里特别漂亮,而且其实也不远,走走就到了。”
位于双屿的城市书房自2016年年底建成后,月均图书外借量6000册,成为目前市区借阅量最高的书房。胡海荣说:“书房给人带来幸福感,也让来温州务工的人们对温州这座城市多了一份归属感。”
据介绍,双屿城市书房的借阅量高,也提高了位于书房楼上的鹿城区图书馆本馆的利用率,今年14月份本馆图书外借量达21586册,同比增长82%。
位于市图书馆的城市书房,窗明几净,漂亮得跟咖啡馆似的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这么舒适的环境有一位市民的功劳。这位市民左脚不方便,每天早上五点就拄着拐杖来书房看书,他到的第一件事不是找书,而是拿扫帚拖把先打扫。
29岁的乐清人赵理光最近一直在上陡门城市书房做志愿者,中午或晚上七八点,他基本都在书房整理书籍。“半个月前,我来这里看书,看到一位五六十岁的阿姨在做志愿者。我突然也想做书房志愿者。就问阿姨怎么申请。”赵理光说,在书房做志愿者的人很多,甚至包括十几岁的小学生。他觉得,书房产生一种力量,这种力量会感染其他人。
胡海荣一直保留着一张纸,是一位大学生手写的感谢信。这位大学生第一次进城市书房时,就被年过七旬的志愿者爷爷教育了,因为他带饮料进书房。年轻人一开始很不理解,但他每天都看到老爷爷在认真工作,甚至连春节都不休息,于是被感动了。“听闻您已年过七十,不仅感叹您的活力与心态,在这个年龄却依旧凭一己之力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,光是这种精神就足够让人敬佩,您教会了我很多,感谢您。”年轻人在感谢信里写道。
“城市书房让市民受益,也激发了市民的善意。如场地方面,越来越多的企业、单位甚至个人向我们提供免费场地。去年建设10家书房时,社会各界提供了近30个场地供选择。”胡海荣说,这种正能量正通过城市书房这个载体传递给更多人。目前,城市书房文化志愿者中,有个人志愿者160余人,团体志愿者队伍13支。
2014年4月,温州市图书馆尝试在县前头分馆馆舍基础上建设首家馆外24小时自助图书馆暨城市书房。基于首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良好社会效果,2014年市图书馆之后又建了5家这样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,并公开征名,随后更名为“城市书房”。从此,只要有身份证,知识的大门24小时为你开启。
截至2017年9月底,温州市区已建成27家城市书房,总面积6120平方米。从2015年开始,城市书房已连续3年成为温州十大民生实事之一。亚马逊中国“2016年中图书排行榜”显示,在全国所有城市中,温州位居“最爱阅读城市”第3位。不能否认,这迈出的一小步里,城市书房功不可没。
城市书房的建立,也积攒了温州又一项成功经验。城市书房借助社会力量推广文化。在27家书房里,有7家与企业合建,11家与街道、社区合建,9家与政府部门合建。共接待读者190.3万人次,外借图书97.9万册次,办理借书证4万张,图书外借率230%。六辆城市书巴定点定时的“公交路线式”服务和灵活机动的“订制路线式”服务方式,形成“进社区、进校园、进集居地”的“三进”特色服务,实现图书、服务、活动的大联通。
城市书房,作为温州城市的文化景观,不但可以被参观还可以被复制。在温州城市书房的带动下,我市瑞安、文成也先后建起城市书房。4年来,有百余批次人员来温,参观城市书房。城市书房的模式还在其他城市落地,江苏扬州、浙江杭州、北京朝阳区、上海闵行区、山东威海、河北唐山等地均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城市书房。
今年5月12日,市委宣传部召开城市书房建设专题会议。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长胡剑谨说,要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,打造城市永不熄灭的“阅读之光”,营造书香满城浓厚氛围。温州城市书房,接下来会有增强版,这里不仅有书可以阅读,还可以体验非遗、瓯越文化。城市书房还有它的延伸版,不仅在城市社区,还可以在车站、机场,甚至延伸到农村。在农村,它已经有了一个新名字,叫“百姓书屋”。
按照规划,到2019年底,在市区建成4045家城市书房,市民一般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;在乡镇,在精品农家书屋的基础上,提档升级建设数十个全民阅读基层示范点即“百姓书屋”,使其成为城市书房的延伸版和农家书屋的提升版,成为满足基层群众阅读需求的有益补充。
“警花”和“警草”之间的爱情,在同个单位上班,却忙得没时间见面 把“公安蓝”穿成一辈子的“情侣装”
温都全媒体《新乡风·心家园》文化礼堂巡礼大型采访活动昨启动——11个采访团奔赴瓯江南北 聚焦“文化礼堂 精神家园”
推荐阅读
- 2020-01-13找好看的纯都市小说2020-01-13
- 2020-01-13求几部好看的都市小说生活都市小说
- 2020-01-13生活都市小说现代都市小说
- 2020-01-13关于2019年格尔木市城市建成区棚户区 改造项目房地产评估机构筛选的公示生活都市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