插图 胡清菘,笔名浪石,号自如,随州市美术馆馆长,一九七零年诞于炎帝神农故里,幼即喜爱书画,启蒙于画家李北苑先生,后受教于湖北著名花鸟画大家汤文选、冯今松诸先生。2016年被名家典藏艺术机构评选为最有学术市场的青年艺术家。

  而到了我们这个高智能化和全媒体时代,我们依然还没有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转过身来。它的反复性艰巨性为我们的小说提供了充沛的矿藏,也为我们的小说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。小说《都市风情》试图努力在这种繁复斑杂的生活中找到我们的遥望与憧憬。

  事实上,当今的中国正在这种城镇化的过程中,像巨人一样在挺进。我们看到每一城市的体量在急骤膨胀,出行越来越方便,吃得也越来越好,但我们想想我们在拥有这些的时候,我们是否真正快乐与幸福,我们的种种内心需求是否轻松释放。

  不可否认的是,作为物质和外型我们已经城镇化或十分接近城镇化,但从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精神气质上还没有达到这种转型,或尚有距离。城镇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文化向城市文化也是海洋文化转型,其核心转型就是由家族文化向社区文化转型。我们文学关注的重点也应匹配这种转型。但纵观中国当下的文学,谁站在了这个历史的节点?

  当下的中国文学,对城市与农村的书写,基本就是两张皮,相互深刻对立。农村,似乎就是乡愁,是心灵回归的良药,城市是一场欲望,是竞技场,更是灵魂绞肉机,似乎城市就是一个该被诅咒,该千刀万剐的地方。

  如果真是这样,我们千百年来追求的城镇化岂不是错了。我觉得错得不是城镇化,而是们这个时代作家的无能。文学无论抨击如何掘墓,归根结底还是为人们寻找心灵的出口,让彼此之间擦出火花,相互温暖。我不能说《都市风情》站在一个多么高的高度,但它走在了路上,见诸各种我们熟悉的光影。